中新网广州11月17日电 (郭军 杜明灿)《窗外是蓝星》电影主创分享及观影活动13日晚在暨南大学举办,《窗外是蓝星》导演朱翌冉亲临现场,分享创作心得,与1400余名大中小学生共同上了一堂“影视大思政课”。
活动现场,暨南大学及其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共同观影,沉浸在《窗外是蓝星》的浩瀚星空。
“这不仅是一场观影活动,更是一堂让广大观众坚定文化自信,高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鲜活的‘思政大课’”。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唐文昊在致辞中表示,选用《窗外是蓝星》这部佳作,正是要以航天伟力激发青春梦想,让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这也是广东推进“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表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以实际举措推动践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不同学段的学生对电影有着不同层次的感悟。暨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学生徐欣妍观影后兴奋地说:“我也想去太空看看地球有多美!”而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杨婕琪同学则深刻思考着:“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这种差异化的收获,正体现了思政教育分学段、递进式教学的创新实践。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而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亲手拍摄的珍贵记录。”电影导演朱翌冉站在台上,分享这部电影的非凡诞生历程。他透露,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期间承担了摄影师工作,用特制8K摄影机捕捉了地球的壮美景象。
电影中令人惊叹的镜头——青藏高原的雪冠、辽东半岛的海岸线、京津冀城市群的璀璨灯火,均出自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之手。朱翌冉讲述了一个感人细节:航天员们每90分钟经历一次昼夜交替,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仍坚持拍摄,只为展现最真实的太空视角。
“最令人动容的是,航天员们自发在太空开展了中国式浪漫的表达。”朱翌冉分享道,叶光富在空间站演奏葫芦丝,翟志刚写书法,王亚平备课“天宫课堂”,这些充满温度的细节都被镜头一一记录,成为影片中打动人心的珍贵瞬间。
在朱翌冉看来,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载人航天不再单纯追求“在太空中生存与科研”,而是开始尝试在太空进行艺术创作。他希望这部影片能够激励更多文艺创作者大胆探索,将艺术创作的边界拓展至浩瀚宇宙。(完)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 1山东成武“伯乐工坊”:传承非遗技艺促乡村文化振兴32048
- 2废弃矿山变身千亩樱花园 锦绣太原以花为媒促文旅消费26909
- 3美记者在俄感到不安全?扎哈罗娃回怼:在美国连总统都感到不安全25933
- 4瑞士检方对瑞银、瑞信收购案展开刑事调查20465
- 5加强对公职人员监督 山西临汾设立投诉举报监督专线优化营商环境19748
- 6一问到底丨卫星互联网应用提速 如何改变你我生活?17287
- 7身影如峰守国门——第二届“十大国门卫士”群像速写14523
- 8废弃矿山变身千亩樱花园 锦绣太原以花为媒促文旅消费13011
- 9董明珠、刘洋、孟晚舟等入选“2023中国品牌女性500强”12074
- 10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与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副秘书长茵德举行会谈12045






